18个心理学术语,多学活用

发布日期:2019-09-2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18个心理学术语,多学活用



    个体心理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建立的一门心理学体系,这门学问不仅是一种人格理论,还是一种治疗方式。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人往高处走”的天生的情节,自卑情结的困扰和追求卓越的动机是其两个基本概念,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其人格结构的表现,社会兴趣和活跃程度是两种人格变量。个人的每个问题都可以从他的职业、社会和个性等三个问题做出的反应中看出其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一个人追求优越与成功是为了克服其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个体心理学,更好的掌握人性深处的秘密,哲学诗画特意整理了18个心理学术语,一起来学习运用。
     
     
     
    18个心理学术语,多学活用,了解人心深处奥秘!
     
    1.物质依赖
     
    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2.心电感应
     
    心电感应是人体特异功能所出现的超越五官感知不可思议的能力。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士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经过气功修练到高深境界后所出现的,也有些是大难不死,如生重病或出意外之后出现的。基本上它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能力,正式的名称应该定为“人体潜能”。
     
    3.感觉记忆
     
    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4.心理动力
     
    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指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5.冥想
     
    冥想是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6.催眠
     
    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
     
    7.超感知觉
     
    超感官知觉简称ESP,心理学研究范畴。是指不凭借感官信息而对外界事物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心灵学者对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心电感应或传心术,即两人在远距离下传递思想情感的能力;
     
    (2)灵感,即在无直接感觉下产生对具体事物的知觉现象,如可看到封闭在不透明容器内的东西;
     
    (3)预知,可预先知道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别人的思想;
     
    (4)心灵致动,即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能力。尽管世界上一些学者致力于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但在心理学界对此存在很大争论,受到许多心理学家的严厉质疑与批评,主要是实验经不起重复性的科学检验和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
     
    8.感觉剥夺
     
    感觉剥夺是指在动物个体发育初期采取适当手段,使之不能获得某种或某几种刺激。对个体行为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如一只小狗出生后,即将它豢养在一个空荡的屋子里,除了四壁和食器,不见任何物体。这只狗长大以后,对许多物体都缺乏正常的反应,只会无目的地乱跑,给以轻微的电击或烧灼等致痛刺激,它也很少有逃跑的反应。电生理研究证明,自幼不见光亮刺激的猫,其视觉皮质中缺乏对光正常放电反应的神经元。被剥夺感觉的动物,神经元上的突起减少,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突触密度也减少。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