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心理咨询到底是种什么体验!

发布日期:2019-08-16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媒体:心理咨询到底是种什么体验!





    心理咨询是一面比较标准的镜子,可以不变形地从各个角度正确了解自己。正确地了解自己可以扬长避短,促进人生发展与成功。越是高层次的人士越需要心理咨询,即使是心理医生自己,也需要经常心理咨询。
    走近心理咨询的人常常想当然地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很简单:“我有心理障碍,你直接给我一个解决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吗?要那些讲究干什么”。


    心理咨询≠讨教处理问题良策
    对于很多来访者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医生帮助自己拿出解决问题的主意,要求尽快得到处理问题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数的问题又都是些社会心理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又有千差万别的处理方法,不同的个性及思维行为模式就会有不同的思维趋向。
    相反,假若咨询工作者替来访者在某类问题上拿定了主意,这便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假如一个人向不同的几位心理医生咨询,都给他传授了几种良策,到最后他肯定会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径按照讨得的决定去做了,丧失了自己的个性不说,下一步心理医生就该给他纠正“咨询依赖”了。
    心理咨询≠同情+阅历
    有不少来访者,尤其是电话来访者,要求心理医生最好遇到过、处理过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似乎只有咨询师回答是,他们才放心),只有这样才会同情他、理解他。
    对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要求阅历深、经验多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来访者自己尚未意识到的多疑这一性格特点),但大可不必要求咨询员也有过类似经历,就像一位助产士的轻柔动作未必是从体验生孩子当中学来的一样。
    还有一种现象,来访者咨询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寻求同情,如恋爱中的一方如果自认为条件较优越,而对方又不够热情主动,咨询过程中也许他会说:“我的条件多优越呀,你应该同情我批评他(她)才对呀!”
    试想对来访者赞扬、同情一番,除了当时心情上一阵舒畅之外,领悟不到自身认知方面的缺陷,过后还是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心理咨询≠有精神病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是心理不正常了才去看心理医生。
    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唯恐被别人发现。即便自己鼓足勇气去了,内心还是有做贼心虚的感觉。
    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在美国,很多人在与女友约会前,会安排见一次心理医生,一一来显示他对约会的重视,二来有助于提升他的生活质量。
    心理咨询≠爱心+道德+能言善辩
    在一些电台、电视台及报刊的栏目主持人当中不少存有这一误区。
    通过这些新闻媒介,他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开办栏目的宗旨是为人们排忧解难,人们对这些主持人的评价或许是“人生的导师”,他们的口才好、文笔流畅。
    例如在某电台上,听众打电话参与节目,遇到的问题是配偶有婚外恋,在困惑与迷茫中诉出其苦恼,让人听起来好像全是对方的过错,主持人(有时连带被发动起来的听众)在同情参与者之余,便是群起而攻之的声讨。
    就道德方面而言,人们的感情困惑也许就是以与道德相悖为根源的,毕竟它们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对对方或对来访者进行道德谴责还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负担。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