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掌握的三个心理学定律

发布日期:2019-09-2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父母要掌握的三个心理学定律


    t012c5f1e604666b7cb.jpg?size=640x354




    1、德西效应:经常奖励孩子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有些父母会用物质或金钱来奖励孩子。
     
    例如对孩子承诺:“如果你这次考前10名,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玩具”等等。
     
    家长们或许没有想到,这种不恰当的奖励机制如果过多的话,会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掉。
     
    心理学上把这种奖励机制称为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找了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任何奖励;
     
    进入第二阶段:一半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另一半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
     
    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里,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的学生比有奖励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
     
    这说明:有奖励的学生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的学生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这个实验提醒我们:如果学习本身已经使孩子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奖励的话会适得其反。
     
    一味的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奖励的方式,不能滥用奖励,避免“德西效应”。
     
    t013ffef1b4006681b2.jpg?size=640x354
     
    教育学上也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元,对他们说:“你们让这里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毛钱。
     
    5毛钱孩子们觉得还可以,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毛钱。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毛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故事中的老人家很巧妙地将孩子们“为自己开心而玩”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了得到金钱而玩”的外部动机。
     
    老人家用“金钱”这个因素来转化孩子们行为的动机。
     
    同样,反映在孩子的学习上,如果经常在学习上奖励孩子各种物质,就会把孩子“为了自己兴趣而学习”变成了“为了物质奖励而学习”。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虽然喜欢看书,但成绩没有进步甚至倒退了。他们就会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从而想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在学习上多花点心思。
     
    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跟外在的物质条件关联在一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为了奖励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兴趣。
     
    心理学家也并非要反对奖励,而是要适度的奖励。
     
    另外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或健康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运动器械等。
     
    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比如手机或一些奢侈品等会引起攀比心理的东西,则最好不要。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