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专家:管孩子要趁早

发布日期:2019-08-2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儿童心理专家:管孩子要趁早

    老一辈总说,趁着孩子还小不记事,该打打,该骂骂,长大就忘了。这些我们不提倡,毕竟心理学上已经证明了,成人心理上受到的家庭伤害多半都是小时候造成的,越是小记忆越是深刻,哪怕已经忘记,潜意识也会记得。但是趁孩子还小这一点是没错的,因为小还是一个可塑期,所以越小就要越注重孩子的教养问题。在关于孩子的管教问题上,管孩子要趁早?儿童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也解释过为什么越是趁小的时候,效果越好,过了这个年龄再想管也难了。在《圆桌派》的一期节目里,李玫瑾教授与几位主持人一起探讨关于孩子的管教问题,其中提到了孩子到底该不该管?要怎么管?什么时候管?就是孩子是一定要管的,但父母最好是在孩子6岁这个时期就把教育做到位,否则6岁前该做的没有做,之后再想做效果也达不到了。
    “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就是垃圾。”李玫瑾教授的这段话其实就是要父母做到把握时机点到为止
    为什么6是孩子的最佳管教时期?
    事实上,可以说6岁是孩子的最佳管教时期的截止时期,因为养育孩子是一件既顺其自然又十分讲究科学的事情。根据孩子的发展心理来说,在每一个时期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认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教养,才可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在我们送孩子进幼儿园的时候,说是一年级的过渡,其实更具体来说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过渡。在上小学一年级前,让孩子进入幼儿园适应一下没有家人,但有老师和同学的新生活,逐渐习惯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并找到让自己感到舒适的那个状态。 以及在幼儿园中,老师很少教什么难度大的知识性内容,更多是教给小朋友们一些生活上的技能和好习惯,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到小学阶段。
    习惯成自然,孩子有这样的适应经验之后,才不会因为小学环境的变化,无法生活自理而感到慌张和不适。因此,不管是生活上的习惯还是关于孩子道德礼仪上的认知观念,父母都要越早灌输越好。6岁前,孩子对世界刚开始有自己的接触和认知,父母要及时正确引导,12岁之后,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逆反心态也变得明显,这时候再说就没什么作用了。
    孩子年龄越小,父母越好塑造
    我们经常说起谁家的孩子,就像是一块璞玉,蕴藏的潜力和价值都很大,但是要好好打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至于后续发展如何就全靠父母的教养,也就是所谓的“打磨”。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等到长大了定型了,这时候父母想要再去挫一挫孩子的棱角,只会遭到反抗。
    并不是只有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父母多加管教,天生聪明当时的孩子依旧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不要仗着孩子自小就听话,让父母省心,就放松警惕。孩子像璞玉,也像树苗,父母就是那个园丁,长虫的树苗要早日驱虫,健康的树苗也要时刻注意,有伸出来的树枝及时修剪,以后才不会走歪路。
    有那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都表明,哪怕天资再聪慧,上了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父母没有教育好,任其发展,终究走上一条歪路。所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并不是天资聪颖,生来就比别人聪明,而是父母在孩小时候就打下的良好的教育基础。

     
    习惯要从小养,规矩要趁早立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这也是为什么进入幼儿园之后,孩子每天跟着老师学的最多的内容就是不断重复学习日常生活的细节。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擦嘴,自己的东西自己收,跟老师同学见面要打招呼,跟父母面前要常说谢谢……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小细节恰恰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所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正是在幼儿园时期就给孩子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之后的学校生活中家长才会更加省心,基础已经打好,之后就只是监督巩固了。
    要养成好习惯,就必须提早给孩子立规矩,明白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正确的,给孩子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界限,孩子才能遵守规则的同时养成好习惯。在孩子6岁前,对于外界的认知完全处于一种从无知到懵懂的时期,一切观念都来自于父母的灌输和引导,这个时候给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规则感是最合适的。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不会那么容易听父母灌输的思想了。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