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请远离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发布日期:2019-09-0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心理学:请远离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自律(self-discipline )是一个人意志力、自我监控与元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表现为对行为习惯的坚持,以及对日常生活节律的保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律的,有的人看上去很自律,然而真实情况并不是那么的真实,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伪自律”。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比如,有的人立志要勤奋学习,每天早早去了图书馆,结果做了几道题、翻看了几页书之后就开始玩手机、刷朋友圈,心不在焉。他们看上去很勤奋,每天早起,也去了图书馆,却始终无法取得满意成绩,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投入,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自然无法取得好成绩。

    他们其实是典型的“伪自律”,他们沉浸、热衷于这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殊不知伪自律正在毒害着他们的精神,正在消磨着他们的时间,他们是被榨干的一代,他们将止步于“看上去”很努力。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驱力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看,为什么“伪自律”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了呢?心理学家赫尔提出了动机“驱力理论(Drive Theories)”,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合理解释这个现象。他假定个体会产生需要,而需要进一步产生驱力,来消除个体由于需要未被满足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并且他将通过学习得到的、来自于外部刺激的驱力称为“获得性驱力”。

    例如,我们的学习行为,就是对于自我成就需要的满足。那些立志要勤奋学习的人,由于对于学习成绩的期待没有变成现实,于是他们会感到紧张和焦虑,这个时候,象征性的学习行为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手段,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沉迷于伪自律了。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再比如,那些立志要健身减肥的人,他们有着追求良好身材的需要,当这种期待没有变成现实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焦虑感,促使他们产生运动的驱力,让他们每天象征性地去了健身房,或是去散步,虽然他们在健身房什么也没做,但是去健身房的这种行为已经有效缓解由减肥“需要”所带来的“紧张感”,使他们获得了内心的宁静。

    但是,由于他们并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运动中去,只是停留于表面、敷衍了事,让锻炼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所以,即便他们每天都在朋友圈打了卡,也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甚至他们还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明明自己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收效?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自以为很努力”

    对于那些沉迷于伪自律的成年人来说,他们只是不断地逃避问题,通过自我安慰的形式来缓解自己心中的焦虑与不安。对于他们身边的人来说,这种敷衍的态度也会具有传染性,陷入“自以为很努力”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身边有很多这种“伪自律”的人,你将很容易受到其消极影响。俗话说“人以群分”,细心观察生活你会发现,越是态度、价值观、爱好相似的人越容易走到一起,而与这种伪自律的人处久了,你也容易养成“避重就轻”的做事风格,这是极其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

    心理学:请远离生活中那些,“伪自律”的成年人

     

    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些实验也揭示了“人际影响”的巨大作用。例如,有学者去调查某个街区人们态度观念的相似性,询问他们对于垃圾回收的看法。直接询问时,人们往往答案不一;而当研究者事先说明其邻居的态度观点之后,人们做出的选择与其邻里的态度极其相似,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从这个研究可以看出,小群体内人的态度与行为很容易互相影响。如果你长期与伪自律的人相处,也容易受到其不良喜欢的波及,慢慢的,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浪费宝贵的人生时光,成为被榨干生命的碌碌无为者。

    - The End -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