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

发布日期:2019-07-3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系列


      暑假,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就诊的孩子多了起来。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杜亚松、范娟、江文庆、陈静等人的门诊上,患者都排得很满,上午的门诊都要延续到下午一两点才能看完,而下午的门诊到6点也结束不了。

      父母会带着孩子前来,基本上都是因为孩子有情绪或行为上的异常。如今,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不再讳莫如深,视作洪水猛兽了,来寻求专业帮助是很多家长都会做的事。

      家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机体,孩子有情绪障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很多是因为家庭养育出了问题,所以父母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而首先,医生们会给出的一个药方是——放低对孩子的期待。

      从确诊到接受,花了两年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最难的是接受,接受孩子生病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病,不像感冒发烧那么容易让人理解,但它其实也像感冒发烧一样,可能需要吃药,可能需要休养,然后慢慢康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静记得,有位名叫林琳的女孩,在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父母包括她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

      生病之前,林琳成绩很不错,父母对她的期待和要求很高,希望她能通过高考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可是有段时间,林琳有点自我膨胀,她话变得很多,觉得自己能力特别强,还常和同学闹矛盾。这样“躁狂”的日子没过多久,她又一下子进入了抑郁状态,每天情绪低落,不想上学,无缘无故地就会哭起来。父母觉得有问题,就带她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看病,最终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确诊之后接受治疗,但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放下之前的期待和要求,他们希望林琳能很快回到原有的轨道当中,回学校上课、参加校外补课,为高考做准备。

      但这很难,心理上病了并不如感冒发烧那样吃了几天药就能好,在林琳的病程中,抑郁的频率很高,病情总是在反复,这就让她无法像之前那样回学校上课。

      林琳的父母做了很多努力,找专家,换医院,找更好的补习老师,但最终他们意识到,孩子生病了,要慢慢休复。

      从林琳到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到父母最终接受,帮她去学校提出休学申请,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陈静说:“记得上次她来复诊的时候告诉我,已经决定把学业上的事情先放一方,开始到一家快餐店去打工了。”

      这一天的门诊,林琳由父母陪着又来复诊,她告诉陈静,在餐厅打工,陪孩子做游戏,她感觉挺高兴的,情绪还不错。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陈静介绍说,是生物学的因素更多一点。由此,她指出: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有些人天生抗压能力很强,那么可以给他更多的压力;有些人比较敏感,虽然并不是说敏感的人不能承受压力,但对这样的孩子,给压力的时候还要做好支持的工作,让他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如果一味给压力,当他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压力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

      孩子有困难,再打他也没用

      有些孩子会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被确诊为多动症、阅读障碍、发育迟缓等,这些名称可以解释他们之前所呈现出的问题。只是当家长还不了解的时候,他们完全不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难。这就像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一样,小男孩伊桑的父母为他的学习操碎了心,妈妈每天跟在伊桑屁股后面,盯着他写作业;爸爸每天下班都要检查他的作业本,看他做对了几道题。但他还是每一门功课都很差,爸爸妈妈生气、拍桌子、掉眼泪,爸爸甚至认为,孩子成绩差,是学习态度问题,打一顿就好了。

      带着孩子来到杜亚松诊室的一个妈妈,和伊桑的爸爸一样,也有这样的想法。

      当卫童坐到诊室的椅子上时,杜亚松眼尖地发现了男孩腿上有一些不对劲,“怎么回事,身上都是伤?”

      卫童才上小学两年级,双腿上都有乌青。他没说话,妈妈开了口:“这次考试没考好,参加补考,补考的时候作文还是没写,还骗我说写了。我是因为他撒谎才打的。”妈妈有点尴尬,但还是自认为很有道理。

      “他下次还会再说谎的,说谎就是因为怕你打。”杜亚松很确定地说。他转头问卫童,“孩子,当时打得疼吗?”

      之前还没心没肺笑着的男孩好像一下子被击中了,“哇”一下哭出了声,哭得非常委屈和伤心。

      妈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她有点手足无措,反复说着:“家长也不想打的,我只是觉得他态度不正确,我和他说了,补考要认真的。”

      杜亚松拍了拍卫童的头,说:“你好好哭一哭吧。”

      等卫童宣泄了情绪,慢慢平静之后,杜亚松问了他一些看上去和治疗无关的问题:妈妈的妈妈是你什么人?元旦是几月几号?妈妈现在比你大30岁,过了6年后,她比你大几岁?

      卫童想了很久,都说不出来。

      杜亚松对那个妈妈说:“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光是打他是没有用的。”

      “可能是他现在心情不好,思路不清。”妈妈想找点理由。

      “那你还打他?”杜亚松在严肃的反问之余,也安抚了妈妈,“我知道做家长的也很无奈,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孩子在智力上发育有点迟缓,你再打他再逼他也是没用的,家长只能在他们的学业上放低期待,否则孩子在打骂中会出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那时可不是考试没考好这么简单了。”

      乌龟和兔子

      了解孩子的问题,接受它,同时也需要学会放低对孩子的期待。

      叶小影在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去参加学校补考,可是看到作文题目犯了难,她写不出来。看到女儿的分数,爸爸非常着急,所以当来范娟的诊室复诊时,爸爸急急地就把事情说出来了:“哎,作文都写不出来,这孩子该怎么办啊?”

      “你要知道孩子有她的困难,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她如何面对困难,同时也要学会放低期待。”范娟提醒叶小影爸爸,在之前的测试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分不高,这说明她在写作文上确实有难度。“这就像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的能力是不足的,它只有按照自己的能力慢慢来跟。”

      范娟打了一个比方,同时她提醒叶爸爸,在测试中,叶小影的操作智能分达到了90分,“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给他们多一些可能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出路。”

      范娟最后对叶小影爸爸所说的话,也适用于所有家长:“我们要对孩子有认识,他们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但现在的教育更多是通过学习上的考察,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达到一个标准。但有的孩子确实在学习上是弱项,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父母老师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这样他才会有喘息的空间,否则肯定会挫败、会自卑。就像乌龟和兔子,不要去比跑步,他的优势是长寿。要知道没有人是一样的,所以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自信。”

      (为保护隐私,患者和家属均使用化名,部分细节作模糊处理。)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成立于1986年,自2001以来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已进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医疗、教学、科研。范围包括:一般心理行为问题、常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障碍),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性障碍。目前包括儿少门诊、儿少病房和儿童青少年行为研究室,提供全方位的临床服务。

      暑假,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就诊的孩子多了起来。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杜亚松、范娟、江文庆、陈静等人的门诊上,患者都排得很满,上午的门诊都要延续到下午一两点才能看完,而下午的门诊到6点也结束不了。

      父母会带着孩子前来,基本上都是因为孩子有情绪或行为上的异常。如今,人们对于心理问题、精神疾病不再讳莫如深,视作洪水猛兽了,来寻求专业帮助是很多家长都会做的事。

      家庭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机体,孩子有情绪障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很多是因为家庭养育出了问题,所以父母需要改变教育方式。而首先,医生们会给出的一个药方是——放低对孩子的期待。

      从确诊到接受,花了两年时间

      对于家长来说,最难的是接受,接受孩子生病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病,不像感冒发烧那么容易让人理解,但它其实也像感冒发烧一样,可能需要吃药,可能需要休养,然后慢慢康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静记得,有位名叫林琳的女孩,在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后,父母包括她自己,花了很长时间来接受这个事实。

      生病之前,林琳成绩很不错,父母对她的期待和要求很高,希望她能通过高考考上一所名牌大学。

      可是有段时间,林琳有点自我膨胀,她话变得很多,觉得自己能力特别强,还常和同学闹矛盾。这样“躁狂”的日子没过多久,她又一下子进入了抑郁状态,每天情绪低落,不想上学,无缘无故地就会哭起来。父母觉得有问题,就带她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看病,最终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

      确诊之后接受治疗,但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放下之前的期待和要求,他们希望林琳能很快回到原有的轨道当中,回学校上课、参加校外补课,为高考做准备。

      但这很难,心理上病了并不如感冒发烧那样吃了几天药就能好,在林琳的病程中,抑郁的频率很高,病情总是在反复,这就让她无法像之前那样回学校上课。

      林琳的父母做了很多努力,找专家,换医院,找更好的补习老师,但最终他们意识到,孩子生病了,要慢慢休复。

      从林琳到医院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到父母最终接受,帮她去学校提出休学申请,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陈静说:“记得上次她来复诊的时候告诉我,已经决定把学业上的事情先放一方,开始到一家快餐店去打工了。”

      这一天的门诊,林琳由父母陪着又来复诊,她告诉陈静,在餐厅打工,陪孩子做游戏,她感觉挺高兴的,情绪还不错。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陈静介绍说,是生物学的因素更多一点。由此,她指出: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因材施教。有些人天生抗压能力很强,那么可以给他更多的压力;有些人比较敏感,虽然并不是说敏感的人不能承受压力,但对这样的孩子,给压力的时候还要做好支持的工作,让他有能力处理好这些问题。如果一味给压力,当他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压力时,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

      孩子有困难,再打他也没用

      有些孩子会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被确诊为多动症、阅读障碍、发育迟缓等,这些名称可以解释他们之前所呈现出的问题。只是当家长还不了解的时候,他们完全不能理解孩子所遇到的困难。这就像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一样,小男孩伊桑的父母为他的学习操碎了心,妈妈每天跟在伊桑屁股后面,盯着他写作业;爸爸每天下班都要检查他的作业本,看他做对了几道题。但他还是每一门功课都很差,爸爸妈妈生气、拍桌子、掉眼泪,爸爸甚至认为,孩子成绩差,是学习态度问题,打一顿就好了。

      带着孩子来到杜亚松诊室的一个妈妈,和伊桑的爸爸一样,也有这样的想法。

      当卫童坐到诊室的椅子上时,杜亚松眼尖地发现了男孩腿上有一些不对劲,“怎么回事,身上都是伤?”

      卫童才上小学两年级,双腿上都有乌青。他没说话,妈妈开了口:“这次考试没考好,参加补考,补考的时候作文还是没写,还骗我说写了。我是因为他撒谎才打的。”妈妈有点尴尬,但还是自认为很有道理。

      “他下次还会再说谎的,说谎就是因为怕你打。”杜亚松很确定地说。他转头问卫童,“孩子,当时打得疼吗?”

      之前还没心没肺笑着的男孩好像一下子被击中了,“哇”一下哭出了声,哭得非常委屈和伤心。

      妈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她有点手足无措,反复说着:“家长也不想打的,我只是觉得他态度不正确,我和他说了,补考要认真的。”

      杜亚松拍了拍卫童的头,说:“你好好哭一哭吧。”

      等卫童宣泄了情绪,慢慢平静之后,杜亚松问了他一些看上去和治疗无关的问题:妈妈的妈妈是你什么人?元旦是几月几号?妈妈现在比你大30岁,过了6年后,她比你大几岁?

      卫童想了很久,都说不出来。

      杜亚松对那个妈妈说:“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光是打他是没有用的。”

      “可能是他现在心情不好,思路不清。”妈妈想找点理由。

      “那你还打他?”杜亚松在严肃的反问之余,也安抚了妈妈,“我知道做家长的也很无奈,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孩子在智力上发育有点迟缓,你再打他再逼他也是没用的,家长只能在他们的学业上放低期待,否则孩子在打骂中会出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那时可不是考试没考好这么简单了。”

      乌龟和兔子

      了解孩子的问题,接受它,同时也需要学会放低对孩子的期待。

      叶小影在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去参加学校补考,可是看到作文题目犯了难,她写不出来。看到女儿的分数,爸爸非常着急,所以当来范娟的诊室复诊时,爸爸急急地就把事情说出来了:“哎,作文都写不出来,这孩子该怎么办啊?”

      “你要知道孩子有她的困难,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她如何面对困难,同时也要学会放低期待。”范娟提醒叶小影爸爸,在之前的测试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分不高,这说明她在写作文上确实有难度。“这就像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的能力是不足的,它只有按照自己的能力慢慢来跟。”

      范娟打了一个比方,同时她提醒叶爸爸,在测试中,叶小影的操作智能分达到了90分,“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给他们多一些可能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出路。”

      范娟最后对叶小影爸爸所说的话,也适用于所有家长:“我们要对孩子有认识,他们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但现在的教育更多是通过学习上的考察,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达到一个标准。但有的孩子确实在学习上是弱项,对这样的孩子来说,父母老师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这样他才会有喘息的空间,否则肯定会挫败、会自卑。就像乌龟和兔子,不要去比跑步,他的优势是长寿。要知道没有人是一样的,所以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自信。”

      (为保护隐私,患者和家属均使用化名,部分细节作模糊处理。)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成立于1986年,自2001以来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已进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重点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心理卫生问题的医疗、教学、科研。范围包括:一般心理行为问题、常见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强迫障碍),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性障碍。目前包括儿少门诊、儿少病房和儿童青少年行为研究室,提供全方位的临床服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