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若有心理问题,家长应这么做

发布日期:2019-06-1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高考后学生如何调整心态也成为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高考前,高度紧张的考生们心理都会有个暗示:“高考一考完,三年就熬到头了。”可实际情况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前,考生还将再一次经历心理的高度紧张期。考生在发榜之前出现的心理问题远远不会少于高考前。

      高考前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荷,在高考结束后一下子释放,心理落差非常大。等成绩、等录取,这样的等待让考生十分煎熬。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可能情绪暴躁或自我封闭,而更多学生放纵疯玩,连续地打游戏、逛街、唱KTV等,这些都是高考后需要家长和考生注意的心理问题。

      ●放纵型心理: 狂欢没完没了

      “高考结束当晚,他把东西往我手上一塞,就要和同学去打游戏。”三亚市第二中学高三毕业生小刘的妈妈很是无奈,高考一结束,小刘就约上几个同学去打游戏,“几乎打通宵,打电话过去说是高中几年太累了,想放松下。”

      除了小刘和他几位同学,不少高中毕业生都喜欢在高考后放纵自我,且此类学生比例相当大。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确实,高考后考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从原来的13小时下降为不到1小时,超过25%的考生高考后不再看书。许多家长也由考前的“严管”变为“不管”,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学生无节制地昼夜上网、聚会。

      支招:遇到此类考生,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做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如近几天可以带孩子去打打球、逛逛街,或者让他(她)跟朋友喝下午茶聊聊天等。父母也要起带头作用,建议孩子不要完全丢掉学习习惯,应规划“调整性学习”,比如阅读文学作品等,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抑郁型心理:

      心情失落,郁郁不欢

      也许是感觉考得不理想,于是一些考生会在高考结束后变得郁郁不欢。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够争气,对不起家人的期待和厚望。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望值比较高,但在等待被录取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

      此类考生往往会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自怨自责,甚至整天待在房间里,不愿意面对家人。有的人性格甚至会突然变得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支招: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此类情绪,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孩子传递压力。要跟孩子交心,引导孩子调整心态,理性看待高考,鼓励他(她)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把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要告诉孩子,高考并非唯一出路,有很多人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其的一生却是平庸的,而很多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最后却获得成功。因此,上一所名牌大学不是成功,而通过上大学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奋斗的基础才是重要的。

      另外,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些他(她)有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其重新找到价值感。

      ●茫然型心理:

      整天无所事事

      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此时,一些考生会出现茫然状态。尤其是对一些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加上高考后父母的眼光都放在孩子的分数上时,无形中更是加大了他们的压力。

      支招: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清晰的人生规划、开朗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社会认知,让他们对“后高考时期”不盲目。引导孩子提前为上大学做些准备,锻炼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规划好大学生活。还可以鼓励孩子联系已经上了大学的学哥学姐,交流一些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等经验。

      或者,父母可以安排孩子参与一些家务,鼓励孩子利用假期考个驾照,学习一种新的运动,让自己过得充实。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