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不良心理行为及其矫正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9-07-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聋生不良心理行为及其矫正的研究

    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己的历史和规律,这里包括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既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又在个性中包含了世界发展的某些共性;世界聋教育的整体发展表示了某些共同规律和趋势,但又不排斥各个国家和地区自己的特点。了解和研究各个国家的特殊教育情况和发展,目的不应是简单模仿某些形式和方法,而应是博捋各国之长,发展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又适合自己情况的特殊教育。从召开的近二十届国际聋教育大会上,就可以知道其重要性。我国特殊教育从一九八八年起步,经过多年的奋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变迁的加剧,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聋童是儿童中具有听觉障碍,并由此引起语言障碍的群体。按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统计,我国0~14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出现率占同龄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二点八,占同龄儿童总数的百分之十点六,全国约有听力残疾儿童约八十六万人。为满足这个庞大群体受教育的特殊需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同听力正常儿童一起健康的成长,研究聋童的不良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行为特征及其矫正越来越重要了。
     
    聋生的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在聋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我县乃至我们整个重庆市,很少有学校作为专题来研究,因此,这既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亮点。在国内没有什么现成经验可寻的情况下,我校开展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研究。所谓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就是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达到心理优化的过程,它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调整、心理会谈等方法,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适应过程。众所周知,聋生由于听觉、语言上的障碍造成了心理发展上的种种困难,如对语言的感知、掌握、理解能力低,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能力受到较大的影响,理性认知比一般儿童发展水平低,他们积极的个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改革而加速发展。当今我国各行各业竞争激烈,面对现状,健全学生都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更何况聋生,他们中大部分人竞争能力低于健全人,他们的就业渠道本来就狭窄,现在机遇更少。另外,据调查聋生中父母离异和家庭不和谐比例较大,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很大一部分聋生与家庭人员的沟通比较少,他们的心理困惑、疑难问题无法在家庭中得到解决,加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不少聋生的厌学、惧学、独立生活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精神空虚,缺乏和正常人的交往能力。有的对许多社会问题或人生问题感到无助和不满,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对立,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聋校学生在心理成长和社会适应中存在着比普通中小学更多的问题,他们渴望学校给予更为积极和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从目前我国聋校教育的现状来看,严重存在着注重一般知识、技能、规范的教育强化而忽视学生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把聋生存在的问题,往往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采用从外部说教,教育强化的手段,结果治标不治本,聋生存在的大量心理问题难以解决,而聋生存在的各种心理上的偏差又反过来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现代教育已经把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学生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文化的学习,人格心理健康发展和身体发展。帮助学生获得人格心理上的健康发展是现代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聋生的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教学,是聋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内容。因此,“聋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特征及其矫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