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是心理问题

发布日期:2019-09-0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孩子从不在幼儿园大便是心理问题 





    入园一个学期都没在幼儿园拉过大便,都是回到家里再拉的。除了会“憋大便”之外,有时憋不住就会拉到裤子上。人类每天的饮食排泄都是最基本的生理反应,但是就是这些在家里能轻易解决的事,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背后的原因家长要了解。



    1.孩子正处于肛欲期。孩子括约肌发育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控制大小便。当大便经过肛门,小便经过尿道时,黏膜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感,从而给孩子带来高度的快感,所以当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解大小便后,反复出现憋大便或小便,并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子里的现象,这就是孩子肛欲期的表现。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肛预期表现。孩子的肛欲期一般会历经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肛欲期一结束,就标志着孩子的性心理向着下一阶段迈进。在这两个月里,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规律,破坏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那孩子的肛欲期就会延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处于尿裤子和大便拉在裤子里的尴尬及痛苦之中。



    2.受到幼儿园管理制度约束。幼儿园会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过了那个时间点儿就不允许再去了,当孩子想上厕所时可能正好赶到上课时间,再加上孩子害羞的原因,就只好憋着了。这是和在家里自由自在没有约束的生活是不同的,在家里有大便随时都可以去拉,在幼儿园拉大便则需要经过老师同意,对于孩子来说是倍感约束的。甚至有很多幼儿园为了便于管理,不允许上课去厕所,上厕所需要请假,有些孩子觉得请假会让老师不高兴,怕破坏在老师心中美好的形象,所以就一直憋着了。

    3.怕老师不耐烦。孩子们在上幼儿园以前,都是由家人细心照料,到了幼儿园以后就不会像在家里那样了,而且让老师擦屁股,孩子也会感觉不习惯,出现排斥心里。另外,很多年轻的老师给小孩子擦屁股也是很不耐烦的,这让其他的孩子看在眼里,觉得在幼儿园拉大便是件很有压力的事情,所以就宁愿憋着回家再拉了。



    “憋大便”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会导致孩子便秘等现象,也能折射出很多孩子的心理状态。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当父母发现孩子有“憋大便”的行为,应该和老师一起配合,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憋大便”的问题。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1.接纳并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父母要懂得孩子肛欲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从内心接纳和尊重这种规律,知道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父母不可以把孩子尿裤子或者大便拉在裤子里作为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讨论,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2.千万不要羞辱、责骂孩子。当父母发现孩子憋大便甚至把大便拉在裤子上时,千万不要对孩子说“都这么大了还尿裤子”、“有大便都不知道去厕所拉”之类的话,羞辱和责骂并不能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心理,从而影响到孩子人格自尊的建构。

    3.训练孩子如厕。宝宝除了“憋大便”,还有一种说拉就拉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肛门周围的括约肌控制大便的能力比较差,当孩子感觉要拉大便时,却在去厕所的过程中控制不住,就拉在了裤子里。控制排便便是儿童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训练孩子如厕,让孩子的大小便问题都在厕所解决,有助于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训练他们到蹲厕大小便。有些孩子在家里都是用的坐便器,到了幼儿园,却要用蹲厕,孩子不习惯蹲厕,有害怕掉下去的心理,就不愿意上厕所了。所以,在家里家长要训练孩子上蹲厕的习惯。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