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如何治理青少年心理上的阴霾,尚有诸多不同的见解。徐凯文强调要在教育领域打破内卷。他认为,学习不能讲竞争,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我们经常说孩子有问题,孩子有问题主要还是在成年人的身上,家长和老师的问题解决不了,然后不断在孩子身上施压。”徐凯文尖锐地指出,“一些家长和老师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孩子考上大学,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考上大学还是在‘卷’。”“怎样让自己成为美好、高尚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徐凯文建议,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感恩心、责任心、孝敬心、是非心、恻隐心、羞耻心、宽恕心、诚信心,以此来抵挡“空心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林崇德说,目前,我们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认知,更多还停留在防止抑郁症、怎么调解情绪等问题上。但他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不能只针对部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而要培养全体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品质。林崇德强调,不能只关注怎么防止抑郁症、怎样调解情绪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品质,包括乐观、希望、创造力等,这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2001年,林崇德就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要走正”,强调“促进全体青少年的积极品质”这一观点。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中国学生群体变得庞大起来,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使得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要以人民至上为出发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进行紧密结合。而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副会长兼儿童友好社区(村)专业委员会主任周惟彦认为,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单靠医学、心理学的力量是不行的,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性的解决方案。事实上,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在国家层面受到了重视。2021年,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成立。该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设立的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级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专业机构。在2022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上,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表示,中心的成立是党和国家对加强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人民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全面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王钢认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既需要包括行政部门、专业机构、科研院所等全行业、全社会的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也需要加强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系统集成,融通联动。
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发布日期:2022-12-04 11:3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