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法则:交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发布日期:2019-08-08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心理学法则:交往要保持合适的距离


    薇薇与艳艳是一对好邻居。薇薇刚与男友结婚,两人新婚燕尔,如胶似漆;艳艳已经结婚三年了,丈夫是一位常年在外的军人,自己经常独守空房。她时常对薇薇说:“我真羡慕你,多么幸福!而我的婚姻只剩下一纸婚书,毫无意义。”

    为了能够与丈夫每时每刻地在一起,薇薇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来到丈夫的公司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以前那种彼此牵肠挂肚的感觉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朝夕相处后的索然无味。几年过后,丈夫开始有意地躲避薇薇,经常以各种借口夜不归宿。这段幸福的婚姻难以为继,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婚姻是要考虑双方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的。距离太近,原来的吸引力会变成排斥力;距离太远,原来的吸引力就会失去“吸引”作用。所以,薇薇的问题在于距离太近,而艳艳的问题在于距离太远。

     

    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瑟瑟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相互靠拢后,刺猬身上的长刺又让彼此不堪忍受,很快又各自分开了。挨得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得太远,又冻得难受。没过多久,刺猬为了抗寒又逐渐靠拢。经过多次的摸索,它们逐渐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这便是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称作“距离效应”,是指人际交往中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能保留彼此之间的美好印象,又能避免因为走得太近而带来伤害。人们通常希望夫妻之间能够如胶似漆,朋友之间能够亲密无间,上下级之间能够推心置腹。

     

    然而,“刺猬法则”告诉我们:距离太远让彼此产生疏远感,不易成为肝胆相照的知己;距离太近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破坏曾经的美好形象,甚至还会伤害彼此。唯有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维持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关心理距离的实验。在一个偌大的阅览室中,只坐着一位读者,正津津有味地看着手上的书。心理学家走了进去,不声不响地坐在他(她)的旁边,试探对方的反应。这个实验重复了八十次。结果,在空旷的阅览室中,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大多数被试者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甚至有人干脆明确地质问:“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孤立的心理空间中,在这个私密的空间里不容许任何人“入侵”,包括伴侣、父母和朋友。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他人触犯时,会让人感到惶恐不安,甚至恼怒起来,而这个自我空间的范围随着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根据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将社交区域分别划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1.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近范围在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以肌肤相触,耳鬓厮磨,相互感受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主要适用于夫妻和恋人;远范围为15~44厘米之间,能够挽臂执手,促膝谈心,主要适用于亲密的朋友。

     

    2.个人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近范围距离为46~76厘米之间,仅能保证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远范围是76~122厘米,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空间。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