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精神疾患”会成为富贵病?

发布日期:2019-08-2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为何“精神疾患”会成为富贵病? 





    有媒体报道,在“乱象横生”的心理咨询行业中,有人4年花40万高价,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对于这样的事情,触发社交媒体上广泛热议。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国内对于“精神疾患”一直都不重视,除非患者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要不然根本不会去救治。

    不过,近年来,随着“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急剧增加,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域,“心理咨询”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因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发展不完备,导致“心理咨询”价格,普遍依据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从业经验等,实行阶梯定价。而且费用都较高,普遍每小时在(800-4000)元不等。

    而且,一些心理咨询室,为最大的限度的盈利,还会推出套餐或打折活动,这种情况下,也导致部分咨询师恶意拖延时常,或滋生诱导性消费现象。总之,“心理咨询”行业,就目前来看,存在很多问题。不过,如“4年花40万高价,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的事情,应该还是少数个例。

    然而,所反映出的问题,却称得上“直击人心”。坦白讲“精神疾患”在国内的存在感并不平衡,只要不危及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上都是隐性发作。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富贵病”,就是有钱人关心,穷人只能受着,忍着。

    尤其,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在一些大都市中,算是较为常见的“精神疾患”。但是,真正将其当回事儿,并且愿意踏出一步,去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人,却并不多见。一方面是不被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咨询费用太高。所以,就咨询行业的乱象而言,可能也是普遍性存在的问题。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普遍对“心理学”较为陌生,认为其高不可攀。所以,但凡有人自称“心理咨询师”,总感觉有一种通灵的本事儿。所以,收费高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壁垒的问题。而对于较轻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咨询就能自愈,只是很多人并不清楚。

    对于一些人而言,总觉得重视心理健康,就是遇到情绪不佳,就要去做心理咨询。这其实和“药罐子心理”一样,只要身体不舒服就要吃药。事实上,“重视心理健康”和“用不用心理咨询”是两回事儿。一般而言,大多数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足够应付坏情绪。

    只有,当坏情绪持续不断的延续,并且自我无法释怀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心理咨询干预,才属于正常的心理求助。而大多数时候,过分的强调病理问题,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焦虑,与核心的病症并无关联。当然,也要清楚一些误区,“心理咨询”并不是简单的“话聊”,其中包含一定专业的指导,所以费用高昂也是在为“知识付费”。

    但是,如果高到离谱,似乎也就违背医学的初衷。目前来看,两极分化的认知比较严重,认可心理咨询的人,觉得付费值得,不认可心理咨询的人,会认为都是“话聊”忽悠。所以对于心理咨询的乱象理解,可以从两个视角入手,一种是真的很乱,一种污名化的乱。当然,就眼前的情境而言,两种视角都存在。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