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发布日期:2022-07-15 16:12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基层服务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早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就要求持续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同年,江苏省卫健委发布《江苏省2018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抽样调查显示,30.3%的老年人有孤独感,其中4%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27%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省卫健委也从2019年开始遴选58个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的老人开展心理评估工作。
     
     
     
     
     
     
    心理关爱的第一步是识别,但往往这第一步就容易“犯难”。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主治医师牟晓冬提醒,老人变得多疑敏感,怀疑被人偷了东西;消极悲观,不想活了,又或者说突然变得很淡漠,面无表情谁都不理;出现行为混乱,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这些不能以“老糊涂了”简单掩盖,只有及早发现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干预。
     
    “不仅是识别的问题,整个医疗体系中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都是有欠缺的。”李箕君提到,经过多年努力,目前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老年人心理关爱体系却并不完备。
     
    在日常咨询中,老年咨询者的身影十分罕见,这其中大部分还是已经患有各类严重精神疾病的。江苏省老年病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欧阳晓俊注意到,大家往往对老年人的躯体疾病比较关注,而心理疾病关注较少。老年人的心理疾病也常常被表现出来的躯体疾病掩盖了。此外,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的减退、所患疾病的增加、家庭环境的变动……这些都容易导致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基层社区承担了大部分关爱老年人心理项目的重担,但基层也面临种种困境。“首先是资金,卫健和民政部门提供了部分项目经费,还有一些爱心企业也有捐助,但光靠这些,远不足以支持我们提供持续的服务。”王文贤告诉记者,团队很多时候都在贴钱,大家都是靠着爱心和情怀在做事。
     
    “人手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南京市浦口区同心社区党总支书记丁加佳说,35名基层工作人员要服务辖区6万余居民,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即使是专业社工和心理咨询师,也面临如何提升自身技能的困境,更不要说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淮安市淮安区恩来社区,是淮安市老年心理关爱项目试点社区,曾在社区定期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咨询,但老年人戒备心理比较重,不愿意对陌生人敞开心扉。“社区工作人员又不太具备心理专业技能,希望能有更多培训,帮助我们提升和老年人相处的能力。”恩来社区党委委员、计生协管员胡杰说。
     
    让老年人心理关爱“触手可及”
     
     “谈论老年心理问题,不是要增加老年人的恐惧,而是要帮助大家接受衰老,放平心态。”李箕君说,积极老龄化是要让老年人更有价值感,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用。
     
    “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是拉动养老服务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老年人产生心理需求的三大主阵地。”作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王港一直关注对基层人员心理服务能力的提升。他建议,虽然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未必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方法技术理论解决问题,但提升基层人员能力、指导他们设计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活动、提高与老年人交流能力仍十分有必要。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