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其实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

发布日期:2019-06-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失眠其实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 





    失眠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

    睡眠障碍可分为睡眠失调和睡眠节律紊乱两类,后者主要指夜惊、梦呓等。睡眠失调俗称失眠,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历过。失眠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其本质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

    什么是失眠?

    Charles

    Charles认为失眠是一个庞杂的症状群,它被描述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等一系列症状。失眠涉及睡眠时间和睡眠状态,例如,夜间多次醒来和醒来后难以再入睡,致使患者在早晨感到疲劳、体力恢复不够和整个白天的低工作效率。入睡和保持睡眠困难不是互相独立的,各种失眠类型之间也可能会互相转换。

    Bootzin

    Bootzin等认为,失眠即因入睡延迟,频繁觉醒和/或早醒所致的睡眠不足。

    Zorick

    Zorick认为,失眠即患者感到睡眠不足或异常。

    Rosekind

    失眠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正常睡眠被扰乱;

    ②睡眠扰乱对患者白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有些患者如阻塞性呼吸暂停可无失眠的感受和主诉,但患者常伴有日间瞌睡或疲劳,多导睡眠图也呈现失眠的特征。因此,将主观的失眠感受同失眠所致的不良后果(疲劳、注意力下降、打盹等)及客观检测(多导睡眠图等)相结合,将更有助于给失眠症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有些失眠症患者可能缺乏夜间多导睡眠图(简称PSG)记录的证据。



    专家说失眠





    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的定义是:失眠症是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睡眠障碍。

    大约有40%的人报告自己有过失眠经历。美国的盖洛甫民意调查(1979)表明,95%的美国成年人曾有过失眠。失眠现象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在生活紧张、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偶尔的失眠多数人都会发生,如重大时刻即将到来的前夕,外出时来到一个新环境,生活中遇到了十分棘手的问题,都会导致失眠。



    但事实上,对人体所需的睡眠时间并无统一标准,而是依赖人体对睡眠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因此,判断是否失眠,主要靠主观的体验和感觉。

    其次,睡眠不足引起的情绪不佳也是失眠症的表现之一。失眠症患者每到就寝时,就感到紧张、焦虑、烦躁或抑郁,反复思考如何能使自己得到足够的睡眠,忧虑家庭问题、健康问题、工作能力问题等,常常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想轻生。

    在白天,病人仍为当晚的睡眠担忧,极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由于情绪不稳,易烦躁,造成工作能力下降,并常与别人发生矛盾,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甚至出现适应困难。

    流行病学资料

    由于对失眠定义和诊断标准及调查方法的差异,国外的一些调查中失眠的发生率相差很大,从2%到42.5%,多数在25%~30%左右。失眠患病率为30%~35%,英国、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与此相似。Bixler等抽样调查洛杉矶地区1006户家庭,失眠患病率为32%,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分别14%、23%和14%。



    原发性失眠在美国的发生率约为10%;德国的一项调查发现,重度失眠的患病率为4%,其他欧洲国家为6%~22%;失眠群体中女性、失业者、离婚者、大城市中独居者患病率较高;但老年人失眠并非更多;74%的患者是病期超过一年的慢性失眠。Blais FC等人发现,一般医疗门诊的非住院患者中有更高的患病率,近38%的求医者有失眠,26.2%有慢性失眠,11.40%有短期失眠。

    失眠在老年和妇女中尤为多见,亦多见于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Coleman等辅以多导睡眠图诊断的近5000例失眠患者中精神障碍者占35%,心理生理性失眠占15%。药物、酒精依赖者占12%,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占12%,无失眠主诉者占9%,其他占6%。值得注意的是,Bixler等调查失眠患者中84%的长期性失眠中仅有半数就医。

    失眠对心身的影响

    失眠不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也不是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但 严重的失眠常伴有精神疲乏、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慌、出汗、易激动以及情绪低落、感情脆弱、性格孤僻等一系列病态反应。日久,会使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正常节律被打乱,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病,危害心身健康。

    美国的Ancoli‐Israel S于1991年进行的失眠与日间功能的关系调查指出,失眠导致患者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下降,认知功能受损,工作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满意度受损是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